编辑|桑园故事汇专业配资平台排名第一
前言
5月12日,一则消息震惊全球——中美发表联合声明,双方决定大幅降低关税,正式“休战”。这一消息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在全球贸易体系中激起千层浪,让无数人都松了一口气。
毕竟,中美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,其贸易关系的走向,直接影响着世界经济的脉搏。然而,明眼人都清楚,降税仅仅是漫长谈判旅程的第一步。在这看似平静的表面下,实则暗流涌动,后续还有诸多复杂棘手的问题等待双方去磋商解决。
而其中,最为引人关注的,当属特朗普心心念念的稀土问题。这一问题,犹如一颗关键的棋子,在中美贸易的棋盘上,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
特朗普的小算盘
特朗普政府在中美关税调整首日便提出以关税换取稀土供应的策略,其核心诉求直指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。这一提议暴露出美国在稀土资源领域的结构性困境——作为全球稀土储备量最大且唯一具备完整产业链的国家,中国掌控着全球稀土供应命脉。
2023年产业数据显示,中国稀土产量占全球六成以上,全球九成以上的稀土精炼产品和全部重稀土产品均产自中国。这种产业格局导致美国市场对中国稀土存在深度依赖,短期内根本无法建立替代供应体系。
稀土材料对现代工业体系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。消费电子领域的智能手机、显示屏、存储设备需要稀土元素,高端制造业的光刻机、航空发动机等精密装备更依赖稀土材料。但真正令美国焦虑的是军工产业的生存危机——美国军工业对稀土的依赖已触及战略红线。
关税战期间披露的美国军工企业稀土储备数据触目惊心:全美军火生产体系的稀土库存仅能维持60天运转。若供应中断,F-35战机生产线将立即停摆,其隐身涂层、雷达系统、制导组件等关键部件均无法生产。
去年中国实施镓、锗、锑等关键原料出口管制后,美国被迫启动电子产品回收计划提取稀土,这种窘境至今未解。
当前美国在稀土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已构成战略软肋。中国构建的从开采到精炼的全产业链控制体系,使任何国家都无法在短期内建立替代供应渠道。这种资源垄断地位直接威胁美国军工复合体运转,也解释了白宫急于在稀土问题上寻求突破的深层动因。
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(CNN)曾刊文称,稀土是中国在此轮贸易战中最有力的武器之一。如今的局面是,中国打出了这张“强有力”的牌,而特朗普“几乎毫无还手之力”。
报道指出,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的影响迅速显现,美国军事、能源、高科技等一系列关键行业的生产面临中断。此前,美国媒体就曝光,美企和军工储备的稀土最多仅能维持60天的用量。
一旦到期还没解决,美国很多军工订单、包括F-35和“下一代战机”等多种先进武器装备将无法生产。为了解决这一困境,美国也曾试图寻找其他稀土产地,比如格陵兰岛和乌克兰,但这些地区的开采程度远不及中国,开采稀土元素成本高昂,因此很难开展。
此外,美国与盟国的矿产协议也需要时间去谈判和实施,评级机构标普全球(S&PGlobal)数据显示,建设一个全新的矿山平均需要18年才能投入运营,这也让美国的努力都成为中期甚至长期目标。
稀土对美国的重要性
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,稀土作为“工业维生素”,于众多高科技领域占据核心地位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以半导体领域为例,稀土元素独特的物理与化学性质,使之成为关键支撑。在智能手机制造环节,镧、铈等稀土元素,不仅让显示屏呈现出绚丽色彩,还能稳定电路性能,提升信号传输效率。扬声器与耳机之所以能输出优质音效,同样离不开稀土的作用。?
航天领域亦是如此。航天飞机发动机及精密零件,对材料性能要求近乎严苛。稀土的融入,赋予材料高强度、耐高温以及抗氧化特性。
比如,发动机使用含稀土的高温合金,可显著提高燃烧效率与推力,零件中添加稀土则保障了精度与可靠性,助力航天飞机冲破地球引力,在太空稳定运行。
在军工领域,稀土堪称美国军工产业的命脉。F35战机作为先进五代机,隐身涂层借助稀土电磁特性,吸收散射雷达波,实现隐身效果;军工雷达依靠稀土增强信号发射与接收,探测精度大幅提升;巡航导弹等武器装备,也依赖稀土提高打击精度与威力。
不仅是F35,美国众多军工装备均离不开稀土。导弹制导系统中的稀土永磁材料,用于制造高精度陀螺仪和加速度计,为精确制导提供关键数据;舰艇推进系统中,稀土能够提高发动机效率与可靠性。?
美国军工企业的稀土储备现状不容乐观。早在关税战初期,美媒便爆料,其军火企业的稀土储备仅能维持60天。一旦这60天内,中美未能就稀土问题达成共识,大部分军工订单将陷入停工,军队战斗力与战备水平势必受到影响,美国在国际军事竞争中也将处于下风。?
为解决稀土供应难题,美国尝试过回收二手手机提炼稀土,然而该方法成本高昂、效率低下,提炼出的稀土质量也难以契合军工生产要求。
可以说,稀土供应问题已成为悬在美国军工产业头顶的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,这也正是特朗普急于抛出“关税换稀土”提议的重要缘由。
中方的反制与回应
面对特朗普政府发起的关税战,中方并没有坐以待毙,而是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反制措施,其中稀土出口管制政策成为了中方手中的一张“王牌”。
中方先后两次就稀土问题发布出口管制政策,对稀土的出口进行了严格的管控。这些政策犹如一道道坚固的防线,限制了美国从中国市场获取稀土的渠道。
更为关键的是,中方还通告了日韩、欧盟、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,明确禁止他们通过对美国出口含有中国稀土的任何商品,一旦发现,将“享受”与美国同等的待遇。这一举措,如同在稀土贸易的航道上设置了重重关卡,让美国试图通过第三方获取稀土的希望彻底破灭。
美国在稀土供应上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,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贸易战中的策略。
5月12日中美达成的联合声明,成为了双方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。然而,仔细研读这份声明,人们会发现其中并未涉及到“稀土管制解除”等关键问题。
这一细节,无疑表明中方在稀土问题上有着自己的坚定立场,不会轻易因为关税的降低而放松对稀土的管制。
就在联合声明发布的当天,中国商务部公开表态,加强战略资源出口管制是关乎国家安全的大事。中方发现一些境外实体和境内违法分子相互勾结,进行稀土走私活动,企图破坏中国的稀土资源管控体系。
为了遏制这种局面,中国多个部门联合成立专项行动,采取有效措施,防止国家战略资产的流失。这一系列行动,充分彰显了中方保护稀土资源、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定决心。
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,美媒记者就中方是否会恢复稀土出售的限制这一问题进行了提问。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给出了明确的回应:中方会采取必要措施,暂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对美国发起的稀土反制政策。
这一表态,既体现了中方在中美关系缓和背景下的积极姿态,也有着深刻的考量。中方强调的是暂停或解除4月2日之后的稀土反制政策,而之前的一些管制措施并不在此列。这是中方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,为了应对特朗普可能的无赖反制手段而做出的谨慎决策。
尽管中美关系有所回暖,但美国依旧对中国保留了30%的制裁关税,且在AI、新能源技术、半导体芯片等多个领域与中国存在矛盾。中方保留之前的管制措施,是为了在后续的谈判中掌握主动权,确保国家的利益不受损害。
结语
展望未来,中美后续谈判充满变数。即便已开启降税进程,美国保留的30%制裁关税,以及AI、半导体等领域的矛盾,仍是横亘在两国关系间的阻碍。未来能否突破僵局、实现共赢,仍是未知数。
但中国在稀土领域的立场坚定不移。作为重要战略资源,稀土关乎国家核心利益,加之完备产业链与先进技术加持,中国有足够底气维护自身权益,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。
全球化浪潮下,中美“合则两利,斗则俱伤”。唯有摒弃零和思维,以理性务实态度对话协商,化解分歧专业配资平台排名第一,才能推动全球经济繁荣。这不仅关乎两国利益,更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关键所在。
佳成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